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近日,我院党委与翔安区内厝镇党委签署共建协议,学院党委副书记马兆海、副院长王兆林教授、院团委书记龚树丰等近30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校地共建启动仪式,共建仪式由内厝镇党委主持。
实施校地共建旨在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响应新时代的号召,对标学校“双一流”建设,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挥学校和学院的学科人才优势,围绕地方重点发展需求,助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深化和完善党员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深耕区域化党建带团建新领域,探索区域化党建带团新模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效凝聚起青年学生的科学创新活力,迸发出区域发展的蓬勃朝气。
校地共建围绕“送党课进乡村,创建区域化党建新模式”。探索建立“乡村党课”平台,依托内厝镇乡村党校,面向内厝广大乡村党员、群众及厦大众多青年学生党员,邀请我院教授、专家学者,把党课送到基层乡村,坚持内容、形式的本土化,将最新路线、政策、方针、系列讲话内容与乡村党员关心的法律、政策和时事知识宣讲紧密结合,灵活安排授课形式,使得乡村党员“愿意听”、“愿意信”、“愿意行”,进一步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开辟和巩固乡村党员学习教育的新模式。
校地共建围绕“聚焦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动精准扶贫战略的实现,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要依赖乡村的发展和振兴。利用好高校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倡导青年学生从校区周边基层单位出发,在科技兴农、产业升级等方面为乡村提供“厦大方案”,为促进周边地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进言献策。
地共建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打造思政教育新课堂”。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精华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内厝镇莲塘村古大厝和闽台宋江阵博物馆(文化广场)等村庄公共空间,建成生动的思政教育第二课堂,供给学生进行民生调研、文化调研及政策调研(例如美丽乡村、精准扶贫、创新创业等)等多样化社会实践;依托内厝镇莲塘村社区书院开展固定支教活动,帮助家庭困难儿童开设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学科趣味介绍;开设暑期夏令营,学生志愿者带领乡村青少儿参观厦门大学校园、教学设施和重要实验室,传播教育兴邦、读书育人的重教理念,以志愿服务活动引领高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共同打造一个具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功能的新课堂。
校地共建围绕“培养一流人才,探索双创育人新路子”。依托内厝镇青创会,选派优秀青年学生赴乡村创业企业调研、实习,锻炼自身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了解农村小微企业的创业发展之路,为自主创新创业提供多样化参考,搭建好经验交流平台。与此同时,青年学生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帮助和技术资源链接,以此构建良性的双向互动,打造一个双创育人孵化基地。
校地共建围绕“对标“双一流”,构建“产政学研”新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和学院的学科优势,携手内厝镇政府和企业,积极谋划合作共赢区域,加大高校服务贡献力度,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围绕地方重点发展需求,探索校地间实质性合作,自觉把服务地方、服务社会融入到建设“双一流”的实践中来,积极为地方发展打造人才库、智囊团,凝思汇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努力为地方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积极构建“产政学研”合作发展新平台。